关于优化我省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于优化我省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
教学模式的建议
365彩票app老版_365速发国际平台坑人_bt365无法登陆江苏省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需求。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实用性强,对教师知识传授的方式及效果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一些应用型高校在学生就业教学的建设中还存在不足:
1.二级学院管理不够规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学院实践教学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有些学校在实践就业教学的骨干培养、考评激励等方面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2.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实践教学建设待提高。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实践教学,还是由校团委教师包揽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仅仅靠教师或辅导员参与指导和管理,既难实现专业匹配,也会导致其本职工作难以兼顾。另一方面,请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和管理也存在弊端,专业人士大都兼职,很难做到日常性地与学生在一起进行教学。此外,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一般是义务性的,担任指导教师并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也是导致指导教师力量配备不足的关键原因。
3.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虽然不少学生正在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就业教学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但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学生实践就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实践就业教学活动团队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没有固定场所,这给学生实践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教师的管理和活动的策划。
4.少数教师业务能力不足,敷衍了事。少数教师理论讲解透彻但与实际脱节,或为备课省时省力,使用旧版本的教学材料。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让教务多排课,但实际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上网自学或在课堂上播放购买来的教学视频。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松懈,学生有逃课的行为。有的教师在专业课程考试中采取开卷形式,或是考试给分把关不严,不能有效体现学生学习效果。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期望值过高、自身准备不足、个人能力不够等。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改善专业学习与就业实际脱节的状况迫在眉睫,这在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教学中同样凸显。因此,建议如下:
1.加强人才培养基础建设。以教学名师、教授、行业专家为团队核心,依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团队教师的三级结构构建教学科研队伍。结合新科技、新技术的不同技术层面、应用领域及相关产业链,深入研究“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方式,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基础共建,多向分流,模块组合,自主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完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探索建立一套以量化管理为重点,集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成果存贮、毕业设计评定等内容于一体的运行流畅,互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
3.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将就业教学计划分为“构建专业平台”、“突出个性发展”、“强化技术特长”三段分流模式组织教学,在第一段的1学年中,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第二段的1.5学年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培训,在第三段的1.5学年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行业要求进行多个方向的分流教学。分流培养紧密跟踪行业技术高新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有效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4.树立专业建设基本思路。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应以“掌握理论、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作为建设的基本目标,对专业课实行课程带头人负责制。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组成虚拟教研室,从队伍建设、教学大纲、教材使用、教学法与手段、实验上机、考核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规划。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变化,更多的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先期创业的试点,在与社会的预先接触中,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实现自我定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学校期间练就出扎实的基本功。
5.丰富专业实践教育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就业教育重要平台的作用,把服务活动与专业紧密结合,着力突出大学生应用型的特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项目征集、开发、展示和合作等工作,适时开展项目交流和展示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围绕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专项行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得到锻炼。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科研活动,切实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