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施卫东:能源互联网是布局“碳中和”的一手妙棋
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率先行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
“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365彩票app老版_365速发国际平台坑人_bt365无法登陆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年9月22日,中国对外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施卫东表示,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电网作为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能源互联网为手段,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是电网升级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标志之一。
施卫东告诉记者,能源互联网可以协调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各类资源,解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有效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开发与利用,提升能源自给能力,助力形成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统筹好各类能源和储能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建设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利用好现有常规能源和储能资源,充分发挥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深度调峰作用、核电机组支撑作用、燃气机组灵活高效作用、抽水蓄能等各类储能的实时调节作用,适应新能源发展之后能源结构的变化。
施卫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着成就。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能源电力绿色供给体系,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科技进步,能源电力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能源电力有望尽早实现“碳中和”。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张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