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您访问365彩票app老版_365速发国际平台坑人_bt365无法登陆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高校如何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

        发布时间:2020-05-28  作者:王拓等 来源:交汇点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交汇点邀请全国政协委员、365彩票app老版_365速发国际平台坑人_bt365无法登陆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等,共话高校如何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


        高校如何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有所作为?施卫东认为,高校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战场,必须对症下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力气,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下好先手棋,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力度,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南通大学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地方发展规划,发挥学校优势学科特长,建立类型多样、形式新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教育部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围绕人民生命健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技术创新、决策咨询等研究,并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南通大学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形成服务地方工作处、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三位一体”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构建协同创新、转化孵化载体“一体化”的成果转移转化环境。学校依托高端科技创新载体,组建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和研究基地,共建一批面向地方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研究机构和面向区域经济的服务型研究机构,产生一批可供转化的应用技术成果,在助力地方企业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有效推动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转移。


        在人才培养环节,南通大学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时代英才为己任,加强校校协同、校企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施卫东说,我们成立“南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协调校内校外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条件和便利。学校辟出专门场地,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各学院有专人指导、专有空间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期免费使用。学校推进“创新课程”与“课程创新”工程,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在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性,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南通大学着力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破除“唯论文、唯项目、唯学历、唯帽子、唯奖项”的条框藩篱,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评价,让想干事能干事的科研人员走上更加宽广的舞台,开辟助力人才发展的“快车道”。


        施卫东建议在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上下功夫,减少不必要的中期报告、中期检查、现场督查,避免在项目进行中填报各种各样重复的表格。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改变以往项目制管理科研经费的模式,在严格审查项目可行性的前提下,全面推行经费包干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加充分的信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同时,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帮助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科研人员的生活更加“体面”。


        作者: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 拓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