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就是政府施政所向---保障房,江苏今年新建26万套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该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的这段话,引发代表委员的共鸣。
保障房,江苏今年新建26万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保障房机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告诉记者,今年,江苏继续将加强保障房建设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确定全年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3万套,新开工26万套,其中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16万套。到2015年底全省将实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有保障、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房有支持,各类棚户和危旧房片区改造全覆盖,并且确保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20%的居民家庭。
周岚告诉记者,江苏的保障房建设必须保质保量还得有配套。江苏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就是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必须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来设计,公共租赁用房要求实现拎包入住;要完善配套,对已有的保障房,如果配套不全的要及时补齐,新建的保障项目房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配套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如东县县长潘建华说,如东县2011至2013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654套、74.46万平方米,已建成4579套、41.26万平方米。2014年,进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93套、16万平方米,力争当年建成2360套、约22万平方米。
大病保险全覆盖,防止因病致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说,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的核心,是要体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让群众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这两年医改方面的投入在增加:2013年,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2588.12亿元,增长26.4%。江苏近4年各级财政对医改的投入年均增长超过3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王咏红告诉记者,江苏2013年1月已实施大病保险试点工作,苏州、无锡、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等6市分别实施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省辖市市级统筹或城区统筹的大病保险,南京市江宁区等16个县(市、区)实施了县级统筹的大病保险制度。今年江苏的大病保险将全覆盖。目前江苏各类大病保险已覆盖3500余万人,2013年以来,已补偿5.2万人次,补偿金额约1.6亿元;此外南京、徐州、常州等7市正抓紧准备工作,将于近期启动实施。
补短板,不让贫困生止步校门外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李克强总理的铿锵话语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而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要解决贫困学生和薄弱学校这两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告诉记者,目前江苏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覆盖学前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据统计,2013年江苏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0万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和勤工助学补贴等资助资金46.7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安排的扶困助学经费约占85%。
沈健说,2014年秋季学期起,江苏将新出台地方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在学研究生,每生每年资助标准为博士研究生1.2万元、硕士研究生0.6万元。此外,江苏还将适当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
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副校长裴昌彩代表更关心的是让农村孩子上好学。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句话下画了重重的记号。“这句话使我们对办好农村教育增添了信心。”裴昌彩首先关注的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如何得到改善。她所在的学校新的教学楼建起来了,但装修、管网、绿化,尤其是购置先进教学设备的资金缺乏来源,办学条件和城里学校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希望这一情况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令裴昌彩烦恼的,还有师资。“教师缺编严重,语文、数学老师还好,其他老师都缺,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老师结构性缺口大。”为此,裴昌彩今年提了“加强农村学校专科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议案,建议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对此,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着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提出了一条思路:让“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成为一种制度,力争用3—5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常态化、制度化,实现县(区)域内教师、校长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进。
(新华日报2014年3月7日A3版)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松筠 沈峥嵘
上一篇: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